" How far would you go to protect a secret ? "書中 麥可為漢娜寫的詩
「當我倆敞開自己
你把自己給我,我把自己給你,
當我們沉潛
你進入我,我進入你
當我們消失你消失在我裡面,我消失在你裡面
然後
我是我
而你是你。」
這樣一段短暫夏日戀情,卻可以讓他無法愛他身邊所有的女性,包括了他的妻子和女兒
這樣一段沒有踏實完整的愛,完全耗盡了他一生的精力去追求一個答案
麥可對漢娜的愛與欲與怨,漢娜對麥可一開始被動的原始情慾到最後主動對愛的渴望
激情的性愛參雜著人生對於成長過程的詮釋,
道德觀對於情、理、法混和的糾結,納粹迫害猶太人歷史與現實的反思,
讀與被讀,看與被看,對與錯、是與非、愛與恨,
在為愛朗讀中幾乎不是相對的,甚至可以說是一體的,
在很多時候,
應該是對比的價值觀甚至是感覺,界線其實是非常模糊的。
15歲的少年麥可遇上了36歲擔任車掌小姐的美麗女子韓娜,韓娜啟蒙了麥可的情慾,麥可也毫無保留的回報她。「先讀小說,再做愛」韓娜叮囑道,彷彿像是先洗手,再上餐桌一樣天經地義。當麥可淚眼汪汪問著躺臥在浴缸裡的韓娜「妳愛不愛我」的時候,韓娜的表情有些疑惑,像是不想讓少年傷心似的點點頭,然後把臉側過去。
一天下午,當麥可一如往常來到公寓,準備為她「先讀小說,再做愛」的時候,驚訝的發現公寓裡的東西全搬光了。那個愛聽故事,有著豐腴肉體與迷惑眼神的愛人消失了,就此不告而別。再重逢,竟是在瀰漫肅殺之氣的戰犯法庭,而關於這個女人的神秘過往,也才一步步揭露開來。
麥可與韓娜間的關係,真的是為「愛」朗讀嗎?我想起【鋼琴師和她的琴人】。「做一次換一個琴鍵」,虎背熊腰的「小米酒」哈維凱特對壓抑瘖啞的「鋼琴師」荷莉杭特如此說道。15歲那一年的麥可,說坦白點,是因為韓娜「不洗手不能吃飯」的規矩才打開小說扉頁,一字一句唸將出來。那是一種交換。
而在這交換的過程中,麥可給了韓娜他青春生命所能付出的全部。搬光清空的公寓,其實對應了他被搬光清空的內心,從此之後,他再也不懂如何愛人。第二次的朗讀,卻無比動人。那是電影裡撞擊力最強的場景之一。飾演成年麥可的雷夫費恩斯,拿起當年曾經朗讀過的一本本小說,對著老式錄音機連接的麥克風,同樣是一字一句,把故事娓娓道來,然後將包藏著故事的錄音帶,一卷卷寄給遠在獄中的韓娜。
就像猶太裔受害者對麥可所說的:「你無法在集中營學到任何事情。」去反思著這個悲劇裡頭,沒有任何事情可供正確的,這完全是沒有任何教化意義的體驗。但無形的牢籠卻開廣而出,施加罪行的漢娜、為愛徬徨的麥可、以及痛失正常生活的瑪塔,他們都困在人生這一個巨大的牢籠裡頭,能夠打開的,只有自己。
「The more I suffer ,the more I love,
Danger will only increase my love,
It will sharpen it, it will give it spice
only one thing can make soul complete ,
and that thing is
Love.」

-
adopted from yahoo movie,ikai123,kevincs